首页 > 互动交流 > 访谈直播

自然资源部4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

2023-04-12    
  •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主任谢承祥]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自然资源部今年的首场新闻发布会,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工作大力支持!从今年开始我部将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具体时间为每个双月的中旬,请大家关注并积极参与。
    今天的发布会主要有四方面内容:一是介绍一季度自然资源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相关情况,包括用地用海用矿等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情况;二是发布《2022年自然资源统计公报》;三是发布2022年度《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和《中国海平面公报》;四是预告第54个世界地球日有关活动。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自然资源部综合司司长杜官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司长赵毓芳、海洋预警监测司司长王华,他们将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我是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主任谢承祥。(2023-04-12 14:05)

  •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主任谢承祥]下面,我先简要介绍一季度自然资源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关情况和第54个世界地球日有关活动。
    今年以来,自然资源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工作定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着力抓好重点任务落实。在严守资源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的资源保障政策,优化用地用海用矿审批,不断提高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能力,积极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出台促进新能源等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我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支持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管理政策,在严格保护生态前提下,鼓励利用未利用地和存量建设用地发展光伏产业,鼓励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区域选址建设大型光伏发电基地,并建立用地用林用草联审机制,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政策,优化沿海和内河港口码头改扩建项目用地用海审批,明确不涉及新增用海和改变用海方式的,不再重新办理用海审批,积极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加大用地用海用矿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积极支持重大项目的有效投资。这里我先通报用海用矿的相关情况(用地情况稍后请赵毓芳司长详细介绍)。今年一季度全国批准项目用海373个,批准用海面积约61.5万亩,同比分别增长20.3%、26.6%,涉及投资额近2000亿元,保障国家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用海。其中,我部报国务院批准项目用海9个,批准用海面积约16.6万亩,涉及投资额约880亿元。
    加大矿业权出让力度,促进能源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开发。今年一季度,探矿权新立登记96个,同比增长29.7%,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金矿、铁矿、锂矿等战略性矿种46个。完成湖北、云南、青海的12个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勘查区块出让,以及新疆1个锂矿勘查区块出让;采矿权新立登记273个,其中战略性矿产15个,以煤、铁、磷矿等为主。新增矿山设计生产能力4.4亿吨/年,同比增长51.7%。
    三是积极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自然资源部组建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王广华部长担任主任;我部会同相关部门编制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十四五”实施方案,重点围绕紧缺和战略性矿产,加强国内勘查开发,推动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增储上产;完善矿产资源管理政策,修订矿业权出让收益管理制度和矿业权登记、交易制度,降低企业负担,繁荣矿业市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找矿;加大科技创新,配合科技部加快启动矿产资源勘查重大专项;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内战略性矿产勘查开采差别化管控。
    以上就是今年一季度自然资源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情况。
    关于第54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今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4月22日当天,我部将联合福建省人民政府在福州市举办2023年世界地球日主场活动,聚焦“中国山水工程”,介绍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发布中国陆域生态综合分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并分享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实践行动案例,反映我国为全球生态保护修复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主场活动前后,我们还将组织开展“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采访活动,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下面请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赵毓芳司长介绍一季度用地保障方面的情况。(2023-04-12 14:11)

  •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司长赵毓芳]首先对大家长期以来对用途管制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简要介绍用地保障方面的工作情况。
    从今年一季度用地审批数据看,全国批准项目用地预审73.9万亩,同比增加51.7%,交通运输、水利设施、能源用地占比分别为72.5%、6.3%、6.6%。其中,我部审批建设项目用地预审49件,涉及用地23.5万亩,涉及投资约6000亿元,为重大建设项目立项投资提供空间支撑。同时,采取先行用地审批承诺、分期分段用地报批、成立用地要素保障专班、报批审查周调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多措并举,加快先行用地、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支持建设项目依法依规开工建设,推进建设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一季度我部批准重大项目先行用地42件、面积1.88万亩,同比增长235.7%,支持重大项目控制工期的单体工程,如交通项目中的桥梁、水利工程中的坝区等先行开工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落实李强总理“履行审批、管理职能时,不能光踩刹车、不踩油门;不能尽设路障、不设路标;凡事要多作‘应不应该办’的价值判断,不能简单地只作‘可不可以办’的技术判断”的指示要求,跟踪地方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研究制定进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政策措施,着力提升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能力,积极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
    我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2023-04-12 14:24)

  •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主任谢承祥]下面请自然资源部综合司杜官印司长介绍《2022年自然资源统计公报》有关情况。(2023-04-12 14:25)

  • [自然资源部综合司司长杜官印]按照新闻发布会安排,下面我就《2022年中国自然资源统计公报》作简要介绍。为客观反映2022年自然资源工作情况,根据2022年自然资源统计快速年报数据,我们编制了《2022年中国自然资源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现对外公开发布。
    (一)《公报》数据情况
    《公报》是2022年度自然资源综合统计数据首次对外发布;也是首次对外发布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初步汇总数据。需要说明三点情况:第一,《公报》发布的2022年度数据是初步统计数据,最终校核后的数据将在下半年通过《中国自然资源统计年鉴》对外发布。第二,《公报》除了系统发布2022年自然资源工作重要数据外,还用图表形式展示了近5年来的变化情况。第三,《公报》中矿产资源储量、水资源、海洋资源三部分内容使用的是2021年度的数据,原因是矿产资源储量、海洋资源的年度数据在今年下半年才能最终形成,水资源方面采用《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也是今年下半年发布上年数据。因此,《公报》中这三部分数据实行隔年发布。
    (二)《公报》主要内容
    《公报》共有10个部分,分别为自然资源概况、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地质灾害海洋灾害防治、测绘和地理信息、地质调查、自然资源督察执法、自然资源科技人才,主要以文字、数据、图表等形式呈现自然资源工作情况。我摘要说明以下6个方面情况。
    1.自然资源概况。
    2022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初步汇总结果显示,全国共有耕地12760.1万公顷、园地2012.8万公顷、林地28352.7万公顷、草地26427.2万公顷、湿地2357.3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596.7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018.4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628.7万公顷。2022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初步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耕地净增加约130万亩,这也是继2021年全国耕地总量净增加以后第二年实现净增加。
    2.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建设用地供应方面。2022年,全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76.6万公顷,同比增长10.9%。2019年至2022年,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持续增长。
    矿业权市场方面。2022年,全国新立探矿权362个,出让收益126.1亿元;新立采矿权1384个,出让收益1338.9亿元。
    地质勘查投入及成果方面。2022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1008.4亿元。其中,全国油气地勘投入822亿元,同比增长2.9%;非油气地勘投入186.4亿元,同比增长7.2%。2021年以来,全国地质勘查总投入持续保持增长态势。
    海洋资源利用方面。2022年,批准用海面积19万公顷,同比下降16%。批准用岛10个,用岛面积135公顷。经初步核算,202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94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
    3.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面。2022年,全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315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300万平方公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5万平方公里。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方面。2022年,全国批复建设用地预审项目14893个,涉及用地总面积28.7万公顷。其中,涉及占用耕地8.7万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30.3%。全国农用地转用批准总面积45.5万公顷,同比增长21.2%。其中,占用耕地16.3万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35.8%。
    4.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
    2022年,持续推进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中央财政下达当年奖补资金148亿元,提前下达2023年度奖补资金106亿元。
    2022年,部署实施“十四五”第一批共11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中央财政分两批下达支持资金31亿元,预期治理面积1.5万公顷。
    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40亿元,新支持16个沿海城市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当年完成整治修复海岸线60公里、滨海湿地2640公顷,营造和修复红树林519公顷,清理互花米草792公顷。
    5.地质灾害海洋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灾情及防治方面。2022年共发生地质灾害5659起,共造成90人死亡、16人失踪、3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全国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共计派出专家及技术人员90.2万余人次,排查巡查隐患点309.8万余处·次,紧急处置各类地质灾害险情或隐患14237处。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321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7226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6亿元。
    海洋灾害灾情及防治方面,一会儿王华司长还要具体发布,我就不多说了。
    6.自然资源科技人才。
    2022年,新增6名国家级科技创新人才,新建成50个部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成功申报获批3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牵头在研项目51项。发布102项行业标准、35项国家标准,下达294项行业标准计划,推动11项国家标准获批立项。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其他详细内容请查阅《公报》文本。《公报》全文将在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公开发布。谢谢大家!(2023-04-12 14:43)

  •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主任谢承祥]下面请海洋预警监测司王华司长介绍情况。(2023-04-12 14:45)

  • [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司长王华]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同大家见面,在这里我也代表海洋预警监测司,对大家长期以来对海洋预警监测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为使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全面了解我国海洋灾害及海平面变化的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部组织编制了2022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中国海平面公报》。下面,我就两个公报的相关情况做简要介绍。
    影响我国的海洋灾害主要有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动力环境灾害以及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
    2022年,海洋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1亿元,死亡失踪9人。与近十年(2013-2022年)相比,2022年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失踪人口均较低,分别为近十年平均值的34%和23%。
    2022年,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13次,其中5次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3.8亿元。我国近海共发生灾害性海浪过程36次,直接经济损失约2400万元,死亡失踪9人。2021/2022年冬季,我国海冰冰情较常年偏轻,冰情2级(最高5级),海冰最大分布面积1.7万平方千米。2022年我国管辖海域未发生海啸灾害。近海海域共发现赤潮67次,累计面积约3300平方千米,直接经济损失851万元。
    此外,2022年浒苔绿潮继续影响我国黄海海域,最大覆盖面积约135平方千米,持续时间53天,均为历史最低值。
    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202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5毫米/年;1993-202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4.0毫米/年,高于同时段全球平均水平。202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1993-2011年)高94毫米,为1980年以来最高。过去11年(2012-202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均处于有观测记录以来的高位。
    2022年,中国沿海高海平面加剧了风暴潮影响程度,给广东、浙江和山东等带来较重影响;受高海平面、天文大潮和强降雨等共同作用,浙江和海南等沿海发生复合型滨海洪涝,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与2021年相比,长江口、钱塘江口和珠江口咸潮入侵总体加重,江苏、广东和海南沿海部分监测岸段海岸侵蚀加剧,辽宁、山东和江苏沿海部分监测区域海水入侵范围加大。
    以上就是公报的整体情况,希望各位记者朋友继续支持关心我们,谢谢!(2023-04-12 14:47)

  •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主任谢承祥]下面,请大家提问。(2023-04-12 14:51)

来源:自然资源部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山西省临汾市人民政府 © 版权所有 2018

承办:临汾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晋ICP备05003731号  网站标识码:1410000054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晋公网安备 14100002000001号